EMC全站人物誌 | 二十以上,三十未滿
作者:anke123 日期:2022-04-02
去年,“躺平”一詞在社交網絡刷屏。光從字面就能直截了當地意會這個詞的含義:能躺就不卷。然而還未從這場此起彼伏的自嘲喧譁中逃離,“擺爛”一詞又突然火了,這大概又是一種“未來不可期”的悲觀心態。
不難發現,“成功學”在當代95後年輕人身上已經不合時宜。他們開始拋卻空泛的“理想主義”,而趨於建立一套看似逃避實則迂迴的遊戲體系。而這種年輕人的“集體失職”,在95後的葉玉玲身上被傾盡瓦解。“很多人對我的第一印象是成熟,覺得我不像這個年紀的人。”葉玉玲笑着說,從容大方的笑容讓人如沐春風。玉玲畢業於集美大學社會工作專業。很多人對社會工作這個專業感到陌生。每每遇到這樣的疑問時,她便會耐心地跟對方解釋。與社會上各種各樣的志願者、義工不同,社會工作者必須具有專業的理論知識作爲支撐,以更專業的技巧提供專業的服務,協助服務對象解決困境。作爲一名優秀的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,玉玲身上具備着很強的共情能力與同理心。不難理解,她超於同齡人的成熟思想與行事風範除了原生家庭的影響之外,很大一方面來源於專業所得與豐富的實踐經歷。“從大一開始我就參與了各種各樣的志願活動,服務過各類弱勢羣體。”玉玲介紹道。聊起那些年的經歷,她再次徜徉在“心靈療愈”的美好旅程中。她曾服務過一些自閉症兒童。當與這些“來自星星的孩子”成功建立情感聯結時,內心的成就感不言而喻。她也擔任過集美大學“鳳凰花助飛成長營”隊長,致力於爲一些相對落後地區的青少年兒童帶去更多別樣的體驗。“我至今還保存着一條短信,是一個孩子的家長對我的感謝。那個孩子說,她以後也要上集美大學,加入‘鳳凰花助飛成長營’,去幫助更多的孩子。”玉玲感到欣慰,正是這些真情實感的回饋不斷療愈着自己,讓她愈發沉靜而有力量。2018年玉玲畢業,結婚。當很多同學一畢業就被相親時,她已經將人生大事規劃得明明白白。她沒有繼續從事社工工作,同時也拒絕了父母勸她去考公務員的提議。她想闖一闖,而這個決定讓她一畢業就面臨着歸零的考驗。她面試了各種跨行業的公司,不是被她心儀的公司拒之門外,就是入職後發現崗位不太適合自己。更讓她受挫的是,其中一家公司還未過試用期便將她勸退,這極大地打擊了她的信心。焦慮使她原本清晰的規劃變得模糊起來。直到廈門EMC全站朝她拋來橄欖枝。她應聘的是商務專員,無論行業與崗位,都是全然陌生的未知。她決定再試一試。2020年3月,她正式成爲廈門EMC全站商務團隊的一員。沉澱下來的玉玲重新找回過往的狀態。很長一段時間,加班到晚上10點、11點都是常事,但她毫無怨言。“我想快點把基礎打好,逼自己快速成長。”玉玲說。
經過一段時間的磨鍊,工作逐漸得心應手。她勤懇敬業的工作態度很快得到了公司上下的認可。新員工培訓時,她還作爲新員工代表上臺發言。得益於出色的工作能力,以及公司對優秀人才的提拔,入職不到一年,玉玲就被調派到銷售部升任商務主管。從專員到主管,需要更系統地考慮問題。比如公司爲客戶提供的“安心購”融資租賃業務,由於涉及到客戶、公司以及第三方金融機構,如何更全面地把控商務合同風險,爲客戶爭取最大的利益,這對初到新部門的玉玲來說,成了一個難啃的骨頭。合同條款的磋商、財務細節問題以及周旋於多方的繁複溝通……那段時間,接踵而來的挑戰讓玉玲感到前所未有的焦慮。她不由自主地懷疑自己:我是否能真正勝任這份工作?“回到家,我就不停地看各種球賽釋放壓力。”她笑着說。玉玲常常被運動員身上的體育精神感動着,“我們與困難之間的博弈也像一場比賽,最後我們贏了,這是一件多麼酷的事。”這樣激勵着自己,玉玲逐漸放下自我懷疑。秉持着關關難過關關過的決心,最終,她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。談起那句“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”時,玉玲認爲這句話的本質是悲觀,順其自然的背後實質是逆來順受。但她自己重新定義:任何時候的努力,總會在將來以不同的方式回饋於你。如今已在廈門EMC全站奮鬥了兩年,而玉玲剛剛接到消息,她將經歷又一次人事變動。這不僅意味着新上了一層臺階,更意味着她又將接受一個全新的挑戰。被信任是一種優秀的佐證。雖然努力的過程總伴隨着疲憊,但全情投入後得到的收穫與認可讓玉玲成就感滿滿。能不斷提升自己,爲公司持續創造價值,玉玲感到更爲自信與滿足。年輕就是這樣,可以有大把的時間談論夢想。而對玉玲來說,腳踏實地做好工作,盡心盡力地服務好客戶,纔是她在廈門EMC全站通往夢想的康莊之路。成年人身上的果敢,從不是無堅不摧,而是一邊受挫着,一邊繼續逆風飛翔。清醒如玉玲,在三十未滿,人生依然充斥着許多不確定性的當下,一路向陽,期待着詩與歌不止在遠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