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anke123 日期:2022-01-27
世界建築市場在2021年強勁復甦,增長達到創紀錄的8.81萬億歐元(同比2020年增長6.4%),甚至高於大流行前的數字。
亞洲則緊隨其後,Cresme預測,這些地區的建築業投資將增長7.4%(2020年爲3.2%,中國和印度是主要驅動力),北美(增長6.3%),南美和非洲(增長5.7%)。然而,在拉丁美洲,增長率不足以彌補前一年的損失,去年該地區的建築業下降了13.5%。歐洲排在最後,爲4.1%,剛剛彌補了2020年4.8%的損失。
如果把分析範圍擴大到單個國家,中國在排名中處於領先地位。據Cresme稱,2021年中國建築市場預計將達到2.73萬億歐元(佔全球市場的30%),預計到2025年將以3.1%的年增長率增長。
接下來是美國市場(1.24萬億歐元,佔全球市場的14.1%),每年增長1.5%,日本和德國分別佔世界建築總量的5.4%和4.4%。
響應2030年前實現建築領域的碳達峯,聚焦綠色建築,智能製造和綠色低碳成爲行業發展主要方向,推動新建建築全面實施綠色設計,推廣裝配化建造方式,推動綠色建材應用,加強新型膠凝材料、低碳混凝土、木竹建材等低碳建材產品研發應用,同時混凝土走向低碳的每個環節都非常關鍵,例如綠色智能攪拌站,新能源混凝土攪拌車,廢舊混凝土做再生骨料,減少混凝土生產&運輸的碳足跡,開拓用城市廢棄物和工業固廢在城市配套建設中的應用領域等。
模塊化和預製正在上升,這要歸功於它們的更高質量、更低的材料和運輸成本以及更少的建築垃圾。模塊化項目的完成時間幾乎是傳統項目的一半,可節省約 20% 的建設成本。根據一些估計,由於這些好處,到 2023 年,模塊化建築市場到 2023 年將達到 1570 億美元。
3D 打印可用於建造基本或應急住房。它可能在建造施工現場所需的更換零件和組件時最有用,例如更換施工設備上的損壞零件。3D 打印還可用於構建極其詳細的建築模型,並在修改設計元素時根據需要對其進行更新。另混凝士行業智能製造及先進材料研發,可基於3D智能打印技術製備功能梯度混凝土材料。
新材料可以設計成具有有助於降低建築成本的特定特性,例子包括自修復混凝土、柔性混凝土和透明鋁。混凝土有着大量的碳足跡,因此提高其性能並使其更持久的技術可能對環境有深遠的好處。比如研發具有超韌性、超疏水、超保溫等功能化混凝土超材料;研發納米緩釋技術,製備新一代超分散超高性能納米混凝土等,形成智能土木工程材料的應用技術,促進土木工程向智能化方向發展。